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就能上乳儿班。近来,不少地方开办乳儿班、托小班,专门照护6个月至2岁前的“小小孩”,引来一片点赞。但记者调查发现,一边是需求见涨,一边却是托位“富余”,多数乳儿班存在招不满的情况,而家长不放心是主要原因。(11月6日《北京青年报》)
家长不放心,奇怪吗?一点也不。6个月以上的孩子,那还完全是个宝宝。倘若“拱手”送托,相信换谁都得纠结再三、痛下决心才行。在人们的认知里,孩子在集体环境中更容易生病;“小小孩”表达能力还没“上线”,有苦说不出怎么办;再往细了想,从喂奶、喂水、洗奶瓶、换纸尿裤到哄睡、晒太阳、制作辅食、读绘本,一个孩子至少要“拴”住一个大人,很多家庭甚至要番上阵——乳儿班里的老师和孩子没有血缘关系,他们能照护得那么精心、细心吗?
信任是一切感情的基础。切换到消费场景、甲乙双方,也一样。细心的朋友会发现,近年来不少社会话题都和“信任”二字有关。比如养老需求持续升温,部分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却呈走高之势;育儿嫂需求量大,但“不敢用”也让很多宝爸宝妈深有共鸣……道理再简单不过:以身相“托”,必然要有信任托底;倘若连这条纽带都不牢、不稳,一切都无从谈起。
一为“看见”。从月嫂、养老机构到乳儿班,其行业都有一个特点:人对人、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进行的服务。换言之,旁人很难实时监督、监控。担忧、顾虑,由此而生。对此,有必要在扭转信息不对称上下功夫。比如允许孩子的家人“旁观”,高频向家长发送孩子在园视频和图片,或邀请家长来园体验,在一些场景开设实时监控……家长看见得多了,顾虑自然会少。
二为引导。传播学里有个概念——拟态环境。说简单点,就是媒介对于现实世界不像镜子一样100%还原,而是会对信息进行选择、加工,而拟态环境直接影响我们的行动。应该看到,养老也好,育儿也罢,不少刻板印象、认知误区干扰着人们的决策。比如检索月嫂相关报道,im电竞网址映入眼帘的总是“月嫂烫伤出生27天婴儿”“月嫂打瞌睡致婴儿摔地上”等个别极端案例,让多少人胆战心惊?再如,在不少人眼里,过早送托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甚至产生心理问题。实际呢,根据调查,不仅不会有问题,还有助于开发各种能力。对此,强化引导,澄清误区,润物无声,很有必要。
三为规范。乳儿班的服务对象实在特殊,要赢得信任,归根到底还在于整个行业的规范程度。对此,硬件、师资如何要求,服务质量怎样评估,日常监管如何强化,都需要规则机制去保障、去护航。更规范可靠,自然也就更值得“托”付。